学生做题多读书少的“结”谁来解
阅读是语文素养获得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然而现实情况是,教师一边抱怨学生不读书、不读经典,一边又在用大量作业挤占学生的阅读时间,对学生阅读也缺乏有效指导。这个“结”究竟靠谁来解?
近日,在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和《名作欣赏》杂志社联合主办的首届“自清语文高端论坛”上,这一问题得到与会专家和教师的关注。云师大教授张承明认为,学生不阅读,最该问的是:教师自己阅读吗?与此观点对应的是该校研究生何青蔓对国培乡村教师阅读状况的调查。调查显示,89%的教师认可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但68%的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除了推荐书目外没有更有效的方式;70%的教师每周阅读时间不足5小时,且阅读书目多是教育教辅类。
据此,有专家提出,尽管造成中小学生阅读难的原因有很多,但教师若能从改变课堂教学形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改善自身阅读状态入手,不失为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良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国民提出,阅读教学需要深入经典,而不是记住冷冰冰的结论性知识,要在未来课堂中胜任教学,语文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经典阅读素养,必须有能力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收获》杂志编辑叶开则认为,互联网时代,知识的分类、阅读方式的变化都对教师提出了经典阅读的要求,语文教师只有加强经典阅读,才能实现对学生的优质引导。
专家观点得到了一线教师的认同。昆明西山一中教师白燕说,教师有深厚的阅读背景,课堂才有生成,才可能引导好学生。云南开远四中教师张琳的体会是,教师可以凭借阅读找到与学生的共鸣点,并据此对学生加以引导。
为了从源头改善教师的阅读习惯,云师大文学院创设“朱自清班”,用经典阅读和创意写作为本科生打下深厚的语文功底。学校将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变为学生百部经典的阅读导读和创意写作的体验引导,鼓励学生用阅读经典和发表作品替代学分。云师大文学院院长胡彦说,师范生只有在本科阶段打好经典阅读的底子,未来才有可能成为学生阅读的有效引导者。(通讯员 谭晓云 本报记者 时晓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